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欢迎访问兴宁技师学院
今天是:
返回
夏日游泳安全常识,这些你一定要牢记!
浏览次数:3120作者: 网站管理员   发布时间:2018-06-06

 

炎炎夏日转眼便至

火热的骄阳,蔚蓝的天空,清凉的泳池

又到了游泳的时候!带上你的行囊

一起去游泳吧

这几天听兴游君给大家介绍咱大兴的戏水乐园

你肯定有所心动

那么游泳时应该有什么注意事项呢

下面就来给大家讲解一下

 201806211533193594_rOjdU3tF.png

游泳安全要点

  • 1、忌饭前饭后游泳:空腹游泳会影响食欲和消化功能,也会在游泳中发生头昏乏力等意外情况;饱腹游泳亦会影响消化功能,还会产生胃痉挛,甚至呕吐、腹痛现象。
  •  201806211533203595_iXJg5H45.png
  • 2、忌剧烈运动后游泳:剧烈运动后马上游泳,会使心脏加重负担;体温的急剧下降,抵抗力减弱,引起感冒、咽喉炎等。
  • 201806211533203596_AnKT0Qgb.png 
  • 3、女性忌月经期游泳:月经期间游泳,病菌易进入子宫、输卵管等处,引起感染,导致月经不调、经量过多、经期延长。 
  • 201806211533203597_eFCfo3B7.png
  • 4、忌长时间曝晒游泳:长时间曝晒会产生晒斑,或引起急性皮炎,亦称日光灼伤。为防止晒斑的发生,上岸后最好用伞遮阳,或到有树阴的地方休息,或用浴巾在身上保护皮肤,或在身体裸露处涂防晒霜。 
  • 201806211533203598_dT0nWp4G.png
  • 5、忌不做准备活动即游泳:水温通常总比体温低,因此,下水前必须做准备活动,否则易导致身体不适感。 
  • 201806211533203599_cCJoq8V2.png

第一期:入水后,受冷的刺激,皮肤血管收缩,肤色呈苍白。

第二期:在水中停留一定时间后,体表血流扩张,皮肤由苍白转呈浅红色,肤体由冷转暖。

第三期:停留过久,体温热散大于热发,皮肤出现鸡皮疙瘩和寒颤现象。这是夏游的禁忌期,应及时出水。游泳持续时间一般不应超过1.5~2小时。

溺水自救方略 

201806211533203600_3NQdgVU4.png

  1. 对于手脚抽筋者,若是手指抽筋,则可将手握拳,然后用力张开,迅速反复多做几次,直到抽筋消除为止。
  2. 若是小腿或脚趾抽筋,先吸一口气仰浮水上,用抽筋肢体对侧的手握住抽筋肢体的脚趾,并用力向身体方向拉,同时用同侧的手掌压在抽筋肢体的膝盖上,帮助抽筋腿伸直。
  3. 要是大腿抽筋的话,可同样采用拉长抽筋肌肉的办法解决。

溺水急救

201806211533203601_KI7xvQJp.png 

溺水是常见的意外,溺水后可引起窒息缺氧,如合并心跳停止的称为“溺死”,如心跳未停止的则称“近乎溺死”,这一分类以病情和预后估计有重要意义,但救治原则基本相同,因此统称为溺水。急救方法有:

  1. 将伤员抬出水面后,应立即清除其口、鼻腔内的水、泥及污物,用纱布(手帕)裹着手指将伤员舌头拉出口外,解开衣扣、领口,以保持呼吸道通畅,然后抱起伤员的腰腹部,使其背朝上、头下垂进行倒水。或者抱起伤员双腿,将其腹部放在急救者肩上,快步奔跑使积水倒出。或急救者取半跪位,将伤员的腹部放在急救者腿上,使其头部下垂,并用手平压背部进行倒水。
  2. 呼吸停止者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心跳停止者应先进行胸外心脏按摩。具体不再阐述,大家都懂的。

耳朵进水处理方法 

201806211533213602_aEjx478F.png

耳内进水应及时将水排出,最常见的方法是:

  1. 单足跳跃法:患耳向下,借用水的重力作用,使水向下从外耳道流出。
  2. 活动外耳道法:可连续用手掌压迫耳屏或用手指牵拉耳廓;或反复地做张口动作,活动颞颌关节,均可使外耳道皮肤不断上下左右活动或改变水屏障稳定性和压力的平稳,使水向外从外耳道流出。
  3. 外耳道清理法:用干净的细棉签轻轻探入外耳道,一旦接触到水屏障时即可把水吸出。

由于游泳池或河水不干净,污水入耳后引起外耳道皮肤及鼓膜感染,或耳内进水后处理不当,如不洁挖耳等,常可引起以下几种耳病:外耳道炎,外耳道疖肿,耵聍阻塞,鼓膜炎,化脓性中耳炎。如果耳内进水后出现以上症状,应暂时停止游泳,并去医院检查,对症治疗。 

201806211533213603_P35tEPbL.png

希望大家在游泳时能够牢牢记住这些事项

让我们清凉而又安全的度过这个夏天吧

 

©2015 兴宁技师学院 电话:0753-3252559 邮箱:xnjxbgs@163.com 版权所有

粤公网安备 44148102000161号

粤ICP备2021100629号